鄭經繼承延平郡王位后,曾拒絕誘降繼續抗清,在閩南招兵買馬,壯大義軍,先后攻占泉州、漳州、邵武、汀州、興化等五府之地。后來,由于戰爭失利,他忍痛焚毀廈門演武亭行營,將數千部將撤回臺灣,參加軍墾。這又是新的一批移民入臺參加開發。至此,臺灣的漢族人已經增加到20多萬。他們的根在大陸,臺灣文化的根也在大陸,當地閩南話的根更是在大陸。
康熙二十二年(1683年)六月十四日,施瑯率領水陸官兵20000多人,戰船200多艘,從銅山出發,向澎湖、臺灣進軍。鄭軍戰敗,臺灣歸入祖國版圖,實現統一大業。嘉慶十六年(1811年),經過清初幾次移民的大高潮之后,臺灣的漢族人已經猛增到180萬人,為臺灣社會提供了大批勞動力,也為臺灣的進一步開發提供了最重要的生產力,更為臺灣人民的閩南話普及提供了大舞臺。
(來源:晉江史志2008.1)
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