暫將百里屈名賢,晉水湯湯滿陌阡。
月霽訟庭人靡競,冰清官舍魚長懸。
盤根泰岱堪梁棟,解網潢池絕浪煙。
野老扶藜觀德北,征輸不擾太平年。
太仆寺少卿陳洪謐詩曰:
天府夙傳娃宇香,攜來妙物試干將。
乳泉鶴舞琴敲雪,筍水魚懸案拂霜。
欲使殘黎長起色,不仍弊政暫醫瘡。
士林更喜菁莪化,桃李爭開藥滿囊。
布政使黃中通詩曰:
昆侖山前瑞色氳,閩陬喜得沐清芬,
戴星不獨推單令,醇化應兼擅卓君。
冰鏡遙將麟鳳剖,慈云坐見坻京般。
歡騰萬姓知何限,應有徽聲徹紫升。
兵部侍郎黃徽胤作《賻叢邑侯喪疏》,翰林院庶吉士王命岳作《叢父母挽辭》、《三院批允叢父母立石文》。這些晉江當時的鄉賢名宦所作的詩文、挽疏寄托了對痛失好父母官的哀思,對叢蔭坤知晉江時的德政加以贊頌、懷念。共稱之曰:“從來催科之善,未有侯者!”
叢蔭坤是晉江歷史上因辛勞卒于任上的四知縣之一,清代崇祀晉江名宦祠的三知縣之一,值得我們晉江人永遠感念的父母官。也是歷代為官之楷模。道光《晉江縣志·政績志》有傳。叢蔭坤在治理晉江時所表現出的民本思想,對我們當今所提倡的“以人為本”的執政興國新理念的實施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。
(來源:晉江史志2008.1)
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